滸西莊春日行樂詞四首

繞屋花如繡,當筵酒瀉油。 青童珠絡臂,紅妓錦纏頭。 深院歌嬌鳥,垂楊系紫騮。 謝公行樂地,不羨五陵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滸西莊: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詩人的居住地或遊玩之地。
  • 行樂詞:一種詩歌躰裁,多描寫遊樂、宴飲等生活場景。
  • 青童:指年輕的侍者或僕人。
  • 珠絡臂:用珠子裝飾的手臂,形容裝飾華麗。
  • 紅妓:指美麗的歌妓。
  • 錦纏頭:用錦緞包裹頭部,是古代歌妓的一種裝飾。
  • 紫騮:紫色的駿馬,常用來形容馬匹的高貴和美麗。
  • 謝公:指東晉名士謝安,他以風流倜儻、好遊樂而著名。
  • 五陵:指漢代長安城外的五個皇家陵墓,後來泛指貴族子弟的遊樂場所。

繙譯

圍繞房屋的花朵如同綉品般絢爛,宴蓆上的美酒如同傾瀉的油脂般豐盈。 年輕的侍者手臂上裝飾著華麗的珠子,美麗的歌妓頭上纏著錦緞。 深邃的院子裡,嬌美的鳥兒歌唱著,垂柳下系著一匹紫色的駿馬。 這裡是謝安行樂的地方,我不羨慕五陵的遊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滸西莊春日的美景和宴樂場景,通過絢麗的色彩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詩中“繞屋花如綉”和“儅筵酒瀉油”形象地描繪了春日花開的盛景和宴蓆的豐盛,而“青童珠絡臂”和“紅妓錦纏頭”則進一步以人物的裝飾來襯托場景的繁華。結尾提到“謝公行樂地”,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滿足和自得,不羨慕其他地方的遊樂,顯示了一種超然和滿足的心態。

王九思

明代文學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陝西鄠縣(今戶縣)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進士。選爲庶吉士,後授檢討。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來北京,相聚講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調爲吏部文選主事,年內由員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檢討、吏部郎中。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與劉瑾爲陝西同鄉,被名列瑾黨,降爲壽州同知。以詩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詩文集《渼陂集》、雜劇《沽酒遊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樂府》、《碧山續稿》、《碧山新稿》等。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