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行
唐堯厭九有,授舜中復疑。顧謂許武仲,爲我一代治。
對坐平陽宮,北風吹茅茨。武仲仰天笑,咄嗟長眉兒。
吾寧箕山餓,如此天下安用之。富貴日以濃,志意日以移。
老聃長守藏,仲尼但棲棲。前人自尊,後人愈卑。大鵬橫空,鷦鷯一枝。
鵷雛徘徊,誤嚇老鴟。所憐寂寂掛瓢意,猶有千秋清潁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箕山:山名,相傳爲古代隱士許由隱居之地。
- 唐堯:古代傳說中的賢明君主。
- 九有:指九州,古代中國的九個行政區域。
- 授舜:將帝位傳給舜。
- 許武仲:即許由,古代隱士。
- 平陽宮:古代宮殿名。
- 茅茨:茅草屋頂。
- 咄嗟:嘆詞,表示驚訝或不滿。
- 長眉兒:指許由,因其長眉而得名。
- 箕山餓:指許由寧願在箕山餓死,也不願接受帝位。
- 老聃:即老子,道家創始人。
- 仲尼:即孔子,儒家創始人。
- 大鵬:傳說中的大鳥,象徵志向遠大。
- 鷦鷯:小鳥,象徵志向微小。
- 鵷雛:鳳凰的幼鳥,象徵高潔。
- 老鴟:老鷹,象徵世俗。
- 掛瓢:古代隱士的象徵,表示隱居不問世事。
- 清潁:清澈的潁水,象徵清高。
翻譯
唐堯厭倦了統治九州,打算將帝位傳給舜,但心中仍有疑慮。他回頭對許由說,你能幫我治理這個時代嗎?
許由坐在平陽宮中,北風吹過茅草屋頂。他仰天大笑,對唐堯說,我寧願在箕山餓死,這樣的天下有什麼用呢?
隨着時間的推移,富貴日益濃厚,但志向卻日益消逝。老子和孔子,一個堅守道藏,一個四處奔波。前人自尊,後人卻越來越卑微。大鵬鳥在空中翱翔,而鷦鷯只佔據一枝。鳳凰的幼鳥徘徊不定,卻被老鷹誤以爲是威脅。
我可憐那寂寂無聞的掛瓢之意,但仍有千秋清潁水知道我的清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唐堯與許由的對話,展現了許由寧願隱居也不願接受權力的決心。詩中通過對老子和孔子的對比,以及大鵬與鷦鷯、鵷雛與老鴟的比喻,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權力和名利的淡漠,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最後,以掛瓢和清潁水的意象,寄託了詩人對清高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堅持和對現實世界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