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子陵:指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
- 炎漢:指漢朝,因漢朝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漢。
- 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古代隱士多隱居於此。
- 富春水:指富春江,嚴光曾在富春江垂釣。
- 清風灘:地名,具體位置不詳,應是嚴光隱居時所住之地。
- 時主:當時的君主,指漢光武帝劉秀。
- 凌虛:高聳入雲的樣子。
- 孤臺:指嚴光釣臺,因孤立高聳,故稱孤臺。
- 縹緲:形容隱約、模糊的樣子。
- 煙蘿:指煙霧繚繞的藤蘿,形容隱居之地的幽靜。
翻譯
子陵在漢朝時,保持着隱士的志節,如同箕山上的隱士。他白天在富春江邊飲水,夜晚則宿於清風灘。即使當時的君主也無法招致他出仕,後世因此稱讚他的賢德。高聳入雲的釣臺孤獨屹立,臺空之中留有閒適的餘韻。我欲見其人,卻只能在煙霧繚繞的藤蘿間隱約感受到他的存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東漢隱士嚴光的生活場景,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嚴光高潔志節的讚美。詩中「子陵當炎漢,志節存箕山」一句,既點明瞭嚴光的時代背景,又突出了他的隱士身份和高尚志節。後文通過對嚴光日常生活的細膩描寫,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隱逸生活的寧靜與超脫。結尾處的「我欲見其人,縹緲煙蘿間」則抒發了對嚴光的敬仰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一種無法觸及的遙遠與神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王漸逵對隱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