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沈虹臺太史冊封肅藩

分茅乍下金莖直,視草初違玉筍班。 帶礪宗盟傳漢室,河山天府控秦關。 太行春盡登臨日,絕漠風高睥睨間。 西去乘槎牛鬥近,爲詢天上幾時還。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將茅草分給諸侯,象徵土地的賜予。
  • 金莖:指金制的茅草,象徵尊貴。
  • 視草:古代官員巡視草地,檢查是否有災害。
  • 玉筍班:比喻朝中官員的行列,如同玉筍般整齊。
  • 帶礪:帶子與磨刀石,比喻長久不變的盟約。
  • 宗盟:宗族間的盟約。
  • 河山天府:指國土富饒,如天府之國。
  • 秦關:指秦地的關隘,如函谷關等。
  • 太行:山脈名,位於今河北、山西一帶。
  • 絕漠:極遠的沙漠。
  • 睥睨:斜視,有傲慢或不屑之意。
  • 乘槎:乘坐竹筏或木筏。
  • 牛鬥:星宿名,即牛宿和鬥宿。

翻譯

剛剛完成了分封諸侯的莊嚴儀式,金制的茅草直立,巡視草地的官員剛剛離開朝中的行列。 宗族間的盟約如帶子與磨刀石般堅固,傳承自漢室,國土富饒如天府之國,控制着秦地的關隘。 春日已盡,我在太行山上登高望遠,極遠的沙漠中風聲高亢,我傲然斜視。 向西乘坐竹筏,牛宿和鬥宿似乎近在咫尺,詢問天上的仙人何時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分封儀式的莊嚴與官員的巡視,通過「金莖」、「玉筍班」等意象展現了朝廷的尊貴與秩序。詩中「帶礪宗盟」、「河山天府」強調了宗族盟約的堅固與國土的富饒。後兩句則通過登高遠望與乘槎問天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邊疆的關切與對天上仙境的嚮往,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與超脫塵世的情懷。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