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

糲食粗衣隨分過,堆金積帛欲如何。 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糲食(lì shí):粗糙的食物。
  • 粗衣:粗糙的衣服。
  • 隨分:按照自己的本分或命運。
  • 堆金積帛:積累大量的金銀和絲綢,指財富。
  • 百年身後:指人死後的時間。
  • 一丘土:指墳墓,比喻死後的一切都是空。
  • 貧富高低:指人生中的財富和地位的差異。
  • 爭幾多:爭取得多少。

繙譯

喫著粗糙的食物,穿著粗糙的衣服,按照自己的命運生活,積累再多的金銀和絲綢又有什麽用呢? 在百年之後,我們都衹是一堆土,無論貧富高低,我們又能爭取到多少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生活中的物質追求和生命的終極歸宿,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詩人認爲,無論人們如何積累財富,最終都無法帶走,生命的終結是平等的,都是一座墳墓。因此,詩人倡導人們應該超越物質追求,關注生命的本質和精神層麪的滿足。這種思想在儅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