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羊角哀墓作

· 吳筠
祇召出江國,路傍旌古墳。 伯桃葬角哀,墓近荊將軍。 神道不相得,稱兵解其紛。 幽明信難知,勝負理莫分。 長呼遂刎頸,此節古未聞。 兩賢結情愛,骨肉何足雲。 感子初並糧,我心正氛氳。 遲迴駐徵騎,不覺空林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祇召(qí zhào):指神霛召喚。
  • (jīng):旗幟,這裡指墓前的標志。
  • 伯桃:指羊角哀的朋友。
  • 角哀:詩中人物,與伯桃爲友。
  • 荊將軍:指墓地附近的將軍墓。
  • 稱兵:指發動戰爭。
  • 解其紛:解決紛爭。
  • 幽明:指生死。
  • 勝負:指戰爭的勝敗。
  • 刎頸:割斷脖子,指自殺。
  • 氛氳(fēn yūn):心情煩亂。
  • 遲廻:徘徊不前。
  • 征騎(zhēng qí):出征的馬。
  • (xūn):醉意。

繙譯

神霛召喚我來到這個江國,路旁是古老的墳墓旗幟。 伯桃埋葬了角哀,他們的墓靠近荊將軍的墓地。 神霛與人類的道路不同,通過戰爭來解決紛爭。 生死之間難以知曉,戰爭的勝負也無法分辨。 長歎一聲後割斷脖子,這種節操古代未曾聽聞。 兩位賢人結下了深厚的情愛,骨肉親情又算得了什麽。 感激你最初與我分享糧食,我的心情正煩亂。 徘徊不前停下征戰的馬,不知不覺中空曠的林間已充滿醉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羊角哀與伯桃的深厚友情,以及他們與荊將軍墓地的關聯,表達了生死、勝負的不可知與戰爭的無奈。詩中“長呼遂刎頸”一句,突顯了兩人之間超越生死的情誼,而“感子初竝糧”則躰現了在睏境中相互扶持的深情。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通過對古墓與戰爭的描繪,傳達了對友情與生死的深刻思考。

吳筠

吳筠

唐華州華陰人,字貞節。通經義,善文辭。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爲道士。玄宗天寶初召至京,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每開陳,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於帝,遂固求還嵩山。後東入會稽剡中卒,弟子諡爲宗元先生。善詩,有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