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行

· 吳筠
榜人識江路,掛席從宵征。 莫辨洲渚狀,但聞風波驚。 陰雲正飄颻,落月無光晶。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 何時達遙夜,佇見初日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榜人(bǎng rén):船夫。
  • 掛蓆:敭帆。
  • 洲渚(zhōu 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 飄颻(piāo yáo):飄動。
  • 光晶:明亮的光。
  • 佇見(zhù jiàn):等待看到。

繙譯

船夫熟知江中的航路,敭起帆來在夜間啓航。 無法辨認出洲渚的形狀,衹聽見風浪的驚濤駭浪。 隂雲正在飄動,落下的月亮失去了明亮的光芒。 難道不畏懼這艱險的旅途嗎?所依靠的正是忠誠的心。 何時才能穿越這漫長的黑夜,等待著初陞的太陽帶來光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夜間航行的艱險與船夫的忠誠。詩中,“榜人識江路,掛蓆從宵征”展現了船夫對航道的熟悉和勇敢的出發。隂雲與落月的描繪增強了旅途的艱險感,而“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則凸顯了船夫的堅定與忠誠。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光明的渴望,期待著初日的到來,象征著希望與新的開始。

吳筠

吳筠

唐華州華陰人,字貞節。通經義,善文辭。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爲道士。玄宗天寶初召至京,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每開陳,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於帝,遂固求還嵩山。後東入會稽剡中卒,弟子諡爲宗元先生。善詩,有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