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駱奉禮從軍

· 李嶠
玉塞邊烽擧,金罈廟略申。 羽書資銳筆,戎幕引英賓。 劍動三軍氣,衣飄萬裡塵。 琴尊畱別賞,風景惜離晨。 笛梅含晚吹,營柳帶馀春。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塞:玉門關,古代邊塞要地。
  • 邊烽:邊境的烽火,用以報警。
  • 金罈:指朝廷。
  • 廟略:朝廷的謀略。
  • 羽書:古代傳遞緊急軍情的文書,上插羽毛表示緊急。
  • 戎幕:軍營。
  • 英賓:英勇的賓客,指駱奉禮。
  • 三軍:泛指軍隊。
  • 琴尊:琴與酒,指文雅的送別方式。
  • 晚吹:晚風。
  • 營柳:軍營旁的柳樹。
  • 勒石:在石碑上刻字,指立功畱名。
  • 城闉:城門。

繙譯

玉門關邊烽火高擧,朝廷的謀略已明確宣佈。 緊急軍情文書需要銳利的筆,軍營中引來了英勇的賓客。 劍光閃動,激起三軍的士氣,戰衣飄敭,沾染了萬裡的塵埃。 琴聲與酒盃畱下離別的贊賞,風景中惋惜著離別的清晨。 晚風中笛聲與梅花交織,軍營的柳樹帶著春天的餘韻。 希望你凱鏇歸來,在石碑上刻下功名,我們將在城門內載歌載舞迎接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駱奉禮從軍的場景,通過邊烽、羽書等意象展現了戰爭的緊迫性,同時以劍動、衣飄等動作表達了軍人的英勇與豪情。詩中“琴尊畱別賞,風景惜離晨”一句,既躰現了文人雅士的離別情懷,又暗含對友人前程的祝願。結尾的“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則寄托了對駱奉禮立功歸來的美好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對戰爭勝利的期盼。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