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自祕書省訪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賢侍御任集賢校書及升柏臺又與祕閣相對同院張學士亦餘特厚故以詩贈之
共憐獨鶴青霞姿,瀛洲故山歸已遲。
仁者焉能效鷙鶚,飛舞自合追長離。
梧桐迥齊鳷鵲觀,煙雨屢拂蛟龍旗。
鴻雁衝飆去不盡,寒聲晚下天泉池。
顧我蓬萊靜無事,玉版寶書藏衆瑞。
青編盡以汲冢來,科斗皆從魯室至。
金門待詔何逍遙,名儒早問張子僑。
王褒軼材晚始入,宮女已能傳洞簫。
應令柏臺長對戶,別來相望獨寥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瀛洲(yíng zhōu):神話中的仙山,比喻理想中的居所。
- 仁者:有仁德的人。
- 鷙鶚(zhì è):猛禽,比喻勇猛的人。
- 長離:古代神話中的神鳥,比喻高遠的志向。
- 梧桐:樹名,常用來象徵高潔。
- 鳷鵲觀(zhī què guān):古代宮觀名。
- 蛟龍旗:古代象徵皇權的旗幟。
- 天泉池:宮廷中的池塘,象徵清涼與寧靜。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比喻隱居或理想之地。
- 玉版寶書:珍貴的書籍。
- 青編:古代書籍的代稱。
- 汲冢:古代書籍的來源之一,指汲取古代智慧。
- 科斗:古代書籍的文字形式。
- 魯室:指魯國的文化,這裏指古代文化的傳承。
- 金門待詔:指在朝廷等待任命的文人。
- 張子僑:人名,可能是當時的名儒。
- 王褒:人名,西漢文學家。
- 洞簫:古代樂器,這裏指王褒的作品。
- 柏臺:指祕書省,古代官署名。
翻譯
我們共同憐愛那獨鶴般高潔的青霞姿態,歸去瀛洲的故山已晚。有仁德的人怎能效仿勇猛的鷙鶚,自然應追求長離般的高遠志向。梧桐樹高聳如鳷鵲觀,煙雨中屢次拂動着象徵皇權的蛟龍旗。鴻雁乘風而去,寒聲在夜晚降臨天泉池。我在這蓬萊般寧靜無事之地,珍藏着玉版寶書,青編盡是汲冢來的智慧,科斗文字皆從魯室傳承而至。在金門等待任命的日子何等逍遙,早有名儒張子僑來問學。王褒的才華雖晚但終於入宮,宮女已能傳唱他的洞簫曲。願柏臺常對門戶,別後相望,唯有寥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德裕與王三侍御的深厚友情及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和象徵元素,如「瀛洲」、「獨鶴」、「長離」等,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格和遠大理想的追求。同時,通過對「梧桐」、「蛟龍旗」、「天泉池」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宮廷的寧靜與莊嚴。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及對未來相聚的期盼,情感真摯,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