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自祕書省訪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賢侍御任集賢校書及升柏臺又與祕閣相對同院張學士亦餘特厚故以詩贈之
共憐獨鶴青霞姿,瀛洲故山歸已遲。
仁者焉能效鷙鶚,飛舞自合追長離。
梧桐迥齊鳷鵲觀,煙雨屢拂蛟龍旗。
鴻雁衝飆去不盡,寒聲晚下天泉池。
顧我蓬萊靜無事,玉版寶書藏衆瑞。
青編盡以汲冢來,科斗皆從魯室至。
金門待詔何逍遙,名儒早問張子僑。
王褒軼材晚始入,宮女已能傳洞簫。
應令柏臺長對戶,別來相望獨寥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瀛洲(yíng zhōu):神話中的仙山,比喻理想中的居所。
- 仁者:有仁德的人。
- 鷙鶚(zhì è):猛禽,比喻勇猛的人。
- 長離:古代神話中的神鳥,比喻高遠的志曏。
- 梧桐:樹名,常用來象征高潔。
- 鳷鵲觀(zhī què guān):古代宮觀名。
- 蛟龍旗:古代象征皇權的旗幟。
- 天泉池:宮廷中的池塘,象征清涼與甯靜。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比喻隱居或理想之地。
- 玉版寶書:珍貴的書籍。
- 青編:古代書籍的代稱。
- 汲塚:古代書籍的來源之一,指汲取古代智慧。
- 科鬭:古代書籍的文字形式。
- 魯室:指魯國的文化,這裡指古代文化的傳承。
- 金門待詔:指在朝廷等待任命的文人。
- 張子僑:人名,可能是儅時的名儒。
- 王褒:人名,西漢文學家。
- 洞簫:古代樂器,這裡指王褒的作品。
- 柏台:指秘書省,古代官署名。
繙譯
我們共同憐愛那獨鶴般高潔的青霞姿態,歸去瀛洲的故山已晚。有仁德的人怎能傚倣勇猛的鷙鶚,自然應追求長離般的高遠志曏。梧桐樹高聳如鳷鵲觀,菸雨中屢次拂動著象征皇權的蛟龍旗。鴻雁乘風而去,寒聲在夜晚降臨天泉池。我在這蓬萊般甯靜無事之地,珍藏著玉版寶書,青編盡是汲塚來的智慧,科鬭文字皆從魯室傳承而至。在金門等待任命的日子何等逍遙,早有名儒張子僑來問學。王褒的才華雖晚但終於入宮,宮女已能傳唱他的洞簫曲。願柏台常對門戶,別後相望,唯有寥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德裕與王三侍禦的深厚友情及對理想生活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和象征元素,如“瀛洲”、“獨鶴”、“長離”等,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格和遠大理想的追求。同時,通過對“梧桐”、“蛟龍旗”、“天泉池”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宮廷的甯靜與莊嚴。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唸及對未來相聚的期盼,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
李德裕的其他作品
- 《 懷伊川郊居 》 —— [ 唐 ] 李德裕
- 《 山信至說平泉別墅草木滋長地轉幽深悵然思歸復此作 》 —— [ 唐 ] 李德裕
- 《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 其三 海上石笋 》 —— [ 唐 ] 李德裕
- 《 游北固 其一 》 —— [ 唐 ] 李德裕
- 《 思歸赤松村呈松陽子 》 —— [ 唐 ] 李德裕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 書樓晴望 》 —— [ 唐 ] 李德裕
- 《 憶金門舊遊奉寄江西沈大夫 》 —— [ 唐 ] 李德裕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 栢 》 —— [ 唐 ] 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