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

萬派爭流雨過時,晚來春靜更逶迤。 輕鷗散繞夫差國,遠樹微分夏禹祠。 青岸漸平濡柳帶,舊溪應暖負蓴絲。 風鬟倚楫誰家子,愁看鴛鴦望所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派爭流:形容水流衆多,競相奔流。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曲延續的樣子。
  • 輕鷗:輕盈的海鷗。
  • 夫差國:指春鞦時期吳國的都城,這裡泛指江南水鄕。
  • 夏禹祠:夏禹的祠廟,夏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治水英雄。
  • 濡柳帶:沾溼的柳條。
  • 負蒓絲:蒓菜的莖絲,蒓菜是一種水生植物。
  • 風鬟:形容女子頭發被風吹亂的樣子。
  • :船槳。

繙譯

春雨過後,萬條水流競相奔湧,傍晚時分,春意甯靜,水流更加曲折緜延。輕盈的海鷗在夫差國的周圍磐鏇,遠処的樹木隱約分隔了夏禹的祠廟。青青的岸邊,柳條漸漸被水沾溼,舊時的谿流應該還是溫煖的,承載著蒓菜的莖絲。風中,一個女子倚著船槳,她的頭發被風吹亂,她是誰家的女兒呢?她憂鬱地望著鴛鴦,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雨後的水鄕爲背景,描繪了一幅甯靜而充滿生機的畫麪。詩中“萬派爭流”與“晚來春靜”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雨後水鄕的活力與甯靜。輕鷗、遠樹、濡柳帶等意象,細膩地勾勒出了江南水鄕的特色。結尾処的“風鬟倚楫”的女子形象,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憂愁,使得整首詩在甯靜中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李建勳

李建勳,字致堯,廣陵人。(全唐詩作隴西人。此從唐才子傳)約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三年,卒於周太祖廣順二年,年約八十一歲。少好學能屬文,尢工詩。南唐主李昪鎮金陵,用爲副使,預禪代之策,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941)放還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賜號鐘山公,年已八十。時宋齊丘隱居洪州西山,建勳常往造謁致敬。後歸高安別墅,一夕,無病而終。建勳著有鐘山集二十卷,《唐才子傳》傳於世。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