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館中思長安
家在日出處,朝來起東風。
風從帝鄉來,不異家信通。
絕域地欲盡,孤城天遂窮。
彌年但走馬,終日隨飄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塵淨古塞,兵氣屯邊空。
鄉路眇天外,歸期如夢中。
遙憑長房術,爲縮天山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安西館:唐代安西都護府的官署。
- 岑參:唐代著名詩人,以邊塞詩著稱。
- 日出處:指東方,比喻家鄉。
- 帝鄉:指京城長安。
- 絕域:極遠的地方。
- 彌年:整年。
- 走馬:騎馬奔波。
- 飄蓬:隨風飄蕩的蓬草,比喻流浪不定。
- 胡塵:指邊塞的戰塵。
- 長房術:傳說中能縮地術的方士費長房的法術,這裏比喻希望能縮短歸鄉的路程。
翻譯
家在太陽升起的東方,早晨起來感受到東風。 這風從帝都長安吹來,就像家書一樣親切。 我身處這極遠的邊疆,孤城與天際相連,似乎到了盡頭。 整年騎馬奔波,日復一日如同隨風飄蕩的蓬草。 寂寞中感到不得志,辛勤工作只爲公事。 古塞的胡塵已經洗淨,但邊疆的戰氣依舊聚集。 回鄉的路途遙遠如在天外,歸期如同夢中難定。 真希望能用長房的縮地術,將天山以東的路程縮短。
賞析
這首詩是岑參在安西都護府任職時所作,表達了他對家鄉長安的深深思念和對邊疆生活的無奈。詩中,「風從帝鄉來」一句,巧妙地將自然現象與思鄉之情結合,增強了情感的表達。後文通過對邊疆孤寂生活的描寫,以及對歸鄉路途的遙想,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對家鄉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岑參邊塞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