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昔人懷井邑,爲有掛冠期。 顧我飄蓬者,長隨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 北指邯鄲道,應無歸去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井邑:家鄉。
  • 掛冠:指辭官歸隱。
  • 飄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泛梗:比喻漂泊無定。
  • 越吟:指思鄉之歌。
  • 潘鬢:指中年鬢髮初白。
  • 邯鄲道:通往北方的道路,這裏象徵着遠離家鄉。

翻譯

昔人懷念家鄉,因爲有辭官歸隱的日子。 而我這個漂泊者,總是隨着漂泊無定的生活而遷移。 因病而唱起思鄉之歌,中年鬢髮初白,更添秋日的悲傷。 向北望去是通往邯鄲的道路,應該沒有歸去的日期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深懷念和自身漂泊無依的悲涼情感。詩中,「昔人懷井邑,爲有掛冠期」與「顧我飄蓬者,長隨泛梗移」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無法歸鄉的無奈。後兩句「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則進一步以病中的思鄉和秋日的悲傷來加深這種情感的表達。最後一句「北指邯鄲道,應無歸去期」更是以北方的道路象徵遠離家鄉,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無望和絕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沉的鄉愁和人生感慨。

李德裕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