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歸

· 杜牧
新城非故里,終日想柴扃。 興罷花還落,愁來酒欲醒。 何人初發白,幾處亂山青。 遠憶湘江上,漁歌對月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新城:新到的地方。
  • 故里:家鄉。
  • 柴扉(chái fēi):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常指貧苦人家。
  • 興罷:興致消退。
  • 發白:頭髮變白,指年老。
  • 亂山:錯落不齊的山。
  • 湘江:中國南方的一條主要河流,流經湖南。
  • 漁歌:漁民所唱的歌曲。

翻譯

我身處的新城並非我的故鄉,整日思念着那扇簡陋的柴門。 興致消退後,花兒依舊凋落;憂愁襲來時,酒意也漸漸消散。 不知是誰的頭髮開始變白,幾處山巒依舊青翠錯落。 我遠遠地懷念着湘江之上,那漁歌與月光交織的寧靜夜晚。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杜牧身處異鄉的孤獨與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詩中,「新城非故里」直抒胸臆,凸顯了詩人的漂泊感。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興罷花還落」和「幾處亂山青」,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時光流逝與人生無常的感慨。結尾的「遠憶湘江上,漁歌對月聽」則寄託了詩人對故鄉寧靜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動人。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