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西歸九華

他鄉終日憶吾鄉,及到吾鄉值亂荒。 雲外好山看不見,馬頭歧路去何忙。 無衣織女桑猶小,闕食農夫麥未黃。 許大乾坤吟未了,揮鞭回首出陵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他鄉:指詩人所在的異鄉。
  • 吾鄉:指詩人的故鄉。
  • 值亂荒:正值戰亂和荒蕪。
  • 雲外:比喻遙遠的地方。
  • 馬頭歧路:馬頭前的岔路,比喻選擇的困難。
  • 去何忙:急忙去往何處。
  • 無衣織女:沒有衣服可織的女子,指貧苦的婦女。
  • 桑猶小:桑樹還小,指桑葉未成熟,無法養蠶。
  • 闕食農夫:缺少食物的農夫。
  • 麥未黃:麥子還未成熟。
  • 許大乾坤:如此廣闊的天地。
  • 揮鞭回首:揮動馬鞭,回頭望。
  • 出陵陽:離開陵陽,陵陽是地名。

翻譯

整日思念故鄉,終於回到故鄉,卻正值戰亂和荒蕪。 遠處的美麗山巒被雲霧遮掩,難以看見,馬前的岔路讓人不知該何去何從。 沒有衣服可織的女子,桑樹還小,缺少食物的農夫,麥子還未成熟。 如此廣闊的天地,詩意未盡,揮動馬鞭,回頭望向離開的陵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與迴歸後的失望。詩中,「他鄉終日憶吾鄉」直抒胸臆,展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渴望。然而,「及到吾鄉值亂荒」一句,卻揭示了現實的殘酷,故鄉已非昔日景象。後文通過描繪「雲外好山看不見」和「馬頭歧路去何忙」的迷茫景象,以及「無衣織女桑猶小,闕食農夫麥未黃」的民生疾苦,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無奈與悲憤。最後,「許大乾坤吟未了,揮鞭回首出陵陽」則抒發了詩人對廣闊天地的感慨與對故鄉的依依不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杜荀鶴對故鄉和民生的深切關懷。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