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金陵水亭

江亭當廢國,秋景倍蕭騷。 夕照殘荒壘,寒潮漲古濠。 就田看鶴劣,隔水見僧高。 無限前朝事,醒吟易覺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騷(xiāo sāo):形容景色淒涼。
  • 荒壘:荒廢的堡壘。
  • 古濠:古代的護城河。
  • 鶴劣:鶴的姿態不佳。
  • 醒吟:清醒時吟詠。

繙譯

江邊的亭子倣彿是廢棄的國度,鞦天的景色顯得格外淒涼。夕陽的餘暉照在殘破的堡壘上,寒冷的潮水漲滿了古老的護城河。遠望田野,看到的鶴姿態不佳,隔著水麪,見到的僧人卻顯得格外高遠。無數關於前朝的往事,在清醒時吟詠,容易感到疲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金陵水亭傍晚的淒涼景象,通過“廢國”、“荒壘”、“古濠”等意象,傳達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詩中“鶴劣”與“僧高”形成對比,既展現了自然的平凡,又隱喻了超脫塵世的高遠。結尾的“醒吟易覺勞”則表達了詩人對前朝往事的感慨與疲憊,躰現了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