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身屬中軍:指任節度判官。作者《樊南乙集序》:“尚書河東公守蜀東川,奏爲記室。十月得見吳郡張黯見代,改判上軍。時公始陳兵新教作場,閱數軍實,判官務檢舉條理,不暇笑硯。明年,記室請如京師,復攝其事。”知商隱復代記室事在大中七年。
歸:指歸長安。
《本草》:木蘭,大樹,皮似桂而香,花粉紅色,二三月間開。
子規鳴聲若曰“不如歸去”,此以“聞子規”寓歸家之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軍:古代軍隊多分爲中、左、右三軍,中軍爲主帥親自率領的軍隊。
- 木蘭花:一種植物,春季開花,此句中指春天已經過去,木蘭花已經凋謝。
- 春期:春天的時光。
- 柳絮:柳樹的種子,春天時隨風飄散,象徵春天的結束。
- 子規:即杜鵑鳥,常在春末夏初鳴叫,聲音悽切,常用來象徵離別或思鄉之情。
翻譯
身爲中軍的我難得有機會回家,木蘭花已經凋謝,錯過了春天的美好時光。 偷偷地隨着飄揚的柳絮來到了城外,漫步經過水西時,聽到了子規的哀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身處軍旅,渴望歸家的情感。詩中「木蘭花盡失春期」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錯過春天美景的遺憾,也隱喻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後兩句通過「偷隨柳絮」和「聞子規」兩個動作,進一步以春天的結束和子規的哀鳴來象徵詩人的離愁別緒。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歸家的深切渴望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