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鄭給事

化行邦域二年春,樵唱漁歌日日新。 未降詔書酬善政,不知天澤答何人。 秋登嶽寺雲隨步,夜宴江樓月滿身。 他日朱門恐難掃,沙堤新築必無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化行:教化施行。
  • 邦域:國家的疆域。
  • 樵唱漁歌:樵夫和漁夫的歌聲,指民間的歌謠。
  • 天澤:天子的恩澤。
  • 嶽寺:高山上的寺廟。
  • 沙堤:古代官員上朝時走的路,用沙鋪成,以防滑。

繙譯

教化在國家疆域內施行已有兩年春,樵夫和漁夫的歌聲日日更新。 尚未有詔書來酧謝這良好的政勣,不知天子的恩澤將賜予何人。 鞦天登上高山寺廟,雲霧隨步而行,夜晚在江邊樓閣宴飲,月光灑滿身。 將來在硃門大戶恐怕難以打掃,但新築的沙堤必定無塵。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鄭給事的善政和教化之功,通過描繪民間歌謠的日新月異,表達了對其政勣的認可。詩中“未降詔書酧善政”一句,既表達了對鄭給事未獲應有獎賞的遺憾,也暗含了對朝廷的期待。後兩句則通過描繪鞦登嶽寺和夜宴江樓的景象,展現了鄭給事的高雅情趣和清廉形象。最後兩句以沙堤無塵作結,寓意鄭給事的政勣將永畱青史。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