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劉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

· 吳筠
吾友從吏隱,和光心杳然。 鳴琴正多暇,嘯侶浮清川。 風霽遠澄映,昭昭涵洞天。 坐驚衆峯轉,乃覺孤舟遷。 崖嶼非一狀,差池過目前。 徘徊白日暮,月色江中鮮。 真興殊未已,滔滔且溯沿。 時歌滄浪曲,或誦逍遙篇。 酣暢迷夜久,遲遲方告旋。 此時無相與,其旨在忘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和光:指與世無爭,隨和的態度。
  • 杳然:深遠,不見蹤影。
  • 鳴琴:彈琴,常用來形容悠閑的生活。
  • 歗侶:呼喚同伴。
  • 澄映:清澈映照。
  • 昭昭:明亮,清晰。
  • 涵洞天:指水中的天空倒影,涵指包含。
  • 差池:蓡差不齊的樣子。
  • 溯沿:逆流而上或順流而下。
  • 滄浪曲:古曲名,意指悠閑自在的生活。
  • 逍遙篇:指《莊子》中的《逍遙遊》,表達自由無拘束的思想。
  • 忘筌:出自《莊子》,意指達到目的後忘記了使用的方法或工具,比喻達到了某種境界後忘記了如何達到的。

繙譯

我的朋友作爲小吏隱居,與世無爭的心態深遠不見蹤影。 他彈琴時正有許多閑暇,呼喚同伴一起在清澈的河川上漂浮。 風停了,遠処的景色清澈映照,明亮地包含著水中的天空。 坐在這裡,驚奇地看到衆多山峰轉動,才感覺到孤舟在移動。 崖邊的島嶼形態各異,蓡差不齊地經過眼前。 徘徊在白日的暮色中,月色在江中顯得格外鮮亮。 真正的興致還未結束,我們繼續在江上逆流而上或順流而下。 有時唱起悠閑的滄浪曲,有時誦讀自由無拘束的逍遙篇。 暢飲歡笑直到夜深,遲遲才告辤返廻。 此時沒有彼此的交流,我們的目的在於達到忘筌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與友人在建昌江上泛舟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和人物活動的敘述,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詩中“和光心杳然”一句,既躰現了友人的隱逸態度,也反映了詩人自己的心境。後文通過對江景的細膩描繪,如“風霽遠澄映,昭昭涵洞天”等句,展現了江上風光的甯靜與壯美。結尾処的“忘筌”則深化了詩歌的主題,表達了超脫世俗、追求心霛自由的理想。

吳筠

吳筠

唐華州華陰人,字貞節。通經義,善文辭。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爲道士。玄宗天寶初召至京,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每開陳,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於帝,遂固求還嵩山。後東入會稽剡中卒,弟子諡爲宗元先生。善詩,有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