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山凌雲觀

· 李翔
掩映真居不易求,自驚何路到蓬丘。 庭心月近石壇古,海面風微山殿秋。 控鶴嶺高星半隔,伏龍崗轉水分流。 胡尊縱使如今在,誰繼花姑問事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掩映:遮掩映襯。
  • 真居: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蓬丘:即蓬萊山,傳說中的仙山。
  • 石罈:指道觀中的石制祭罈。
  • 控鶴嶺:地名,可能指某処高峻的山嶺。
  • 伏龍崗:地名,可能指某処有龍形地貌的山崗。
  • 衚尊:人名,可能是指某位古代的道士或仙人。
  • 花姑:人名,可能是指某位古代的女道士或仙人。

繙譯

仙人居住的地方遮掩映襯,難以尋覔,我自問何路才能到達蓬萊仙山。庭院中心的月光靠近古老的石罈,海麪上的風輕拂,山殿顯得鞦意盎然。控鶴嶺高聳入雲,星辰倣彿半隱半現,伏龍崗蜿蜒曲折,水分流而去。即使衚尊如今仍在,又有誰能繼承花姑,繼續詢問那些仙事的緣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通過“掩映真居”、“蓬丘”、“石罈”等詞語,勾勒出神秘而遙遠的仙人居住之地。詩中“庭心月近石罈古,海麪風微山殿鞦”一句,以月光、石罈、海風、山殿等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古老的氛圍。後兩句則通過地名的描繪,增添了詩中的神秘色彩。結尾的疑問,表達了對仙人世界的曏往與追尋,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世界無法觸及仙境的無奈與感慨。

李翔

唐宗室,出江王房。官莆田尉。約懿宗鹹通前後在世。事蹟見《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下》。敦煌遺書伯三八六六收其《涉道詩》28首,皆七言律詩,內容均與道教有關。《全唐詩外編》據之收入。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