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送張曼容赴上黨召

· 杜牧
歌闋樽殘恨卻偏,憑君不用設離筵。 未趍雉尾隨元老,且驀羊腸過少年。 七葉漢貂真密近,一枝詵桂亦徒然。 羽書正急征兵地,須遣頭風處處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歌闋(què):歌曲結束。
  • 樽殘:酒盃中賸下的酒。
  • 恨卻偏:遺憾卻偏偏。
  • 憑君:依靠你。
  • 設離筵:安排離別的宴蓆。
  • 未趍(chí):未能追隨。
  • 雉尾:古代官員的冠飾,這裡指高官。
  • 元老:資深的官員。
  • 且驀(mò):暫且。
  • 羊腸:比喻曲折的小路,這裡指艱難的道路。
  • 七葉漢貂:指連續七代都有顯赫地位的家族。
  • 真密近:確實親近。
  • 一枝詵桂:比喻有才華的人,詵桂指選拔人才的考試。
  • 亦徒然:也衹是徒勞。
  • 羽書:緊急的文書。
  • 徵兵地:征兵的地方。
  • 頭風:頭痛,比喻睏難或問題。
  • 処処痊:到処都得到解決。

繙譯

歌曲結束,酒盃中還賸酒,遺憾卻偏偏存在,依靠你,不需要安排離別的宴蓆。未能追隨高官元老,暫且走過那曲折艱難的小路,超越那些年輕人。連續七代都有顯赫地位的家族確實親近,而有才華的人也衹是徒勞。緊急的文書正在征兵的地方傳遞,必須讓所有的問題都得到解決。

賞析

這首詩是杜牧送別張曼容赴上黨召的作品,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捨和對友人前程的祝願。詩中“歌闋樽殘恨卻偏”一句,既描繪了離別的場景,又抒發了詩人內心的遺憾。後文通過對“未趍雉尾隨元老”與“且驀羊腸過少年”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友人能夠超越睏境、成就一番事業的期望。最後兩句則以“羽書正急徵兵地”爲背景,寓意友人將麪臨重要任務,而“須遣頭風処処痊”則是對友人能夠順利解決問題的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