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

· 杜牧
昔年幽赏快疏慵,每喜佳山在邑封。 江上重来六七载,云间略见两三峰。 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 却忆谪仙才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賞:指尋幽探勝的遊玩賞景。
  • 疏慵:亦作「疎慵」。 懶散,鬆懈懶惰 。
  • 邑封:指管轄的地域。
  • 謫仙:原指神仙被貶入人間後的一種狀態,這裏指李白。李白被賀知章稱讚爲「謫仙人」。
  • 才格:才能、風格。
  • 九芙蓉:形容九華山的九座山峯像九朵芙蓉花。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李白《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 》詩:「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 」,故而改名。

翻譯

往年悠然欣賞美景,能讓我這懶散之人感到暢快,常常欣喜於管轄區域內就有這樣美好的山巒。 江上再度重遊,已過去了六七載時光,雲霧之間大略能看見兩三座山峯。 山峯凌空而立,瘦削的山體猶如被寒刀削過一般,在水中的倒影,那清潤的光澤翠綠且濃厚。 此時不禁回憶起李白那卓越不凡的才情,他能吟唱出「秀出九芙蓉」這般絕妙的詩句來形容九華山。

賞析

這首詩是杜牧重遊九華山時所作。首聯回憶往昔遊覽九華山時的快意,展現出詩人對這片山水的喜愛由來已久。頷聯通過「江上重來」與「六七載」的時間跨度對比,以及「雲間略見」的描寫,給人一種久別重逢卻又帶着模糊感的奇妙感受,增添了九華山的神祕色彩。

頸聯對九華山的山峯進行了細膩刻畫,「凌空瘦骨寒如削」寫出山峯高聳、險峻與清瘦的形態,彷彿能感受到那股凌冽的寒意;「照水清光翠且重」則描繪了山峯倒映在水中的畫面,翠綠的光澤濃郁厚重,動靜結合中展現出九華山的靈秀之美 。

尾聯詩人聯想到才格俊逸的李白,借李白曾讚美九華山的詩句,進一步凸顯九華山的超凡脫俗,以及文化底蘊,使整首詩不僅描繪了山水之景,更融入了深厚的人文內涵,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情景交融,將對九華山景色的讚美,與自身的情感和對前人的追思巧妙融合,展現出杜牧詩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