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喬琳

· 李頎
草綠小平津,花開伊水濱。 今君不得意,孤負帝鄉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公惟飲酒,陶令肯羞貧。 陽羨風流地,滄海遊寓人。 菱歌五湖遠,桂樹八公鄰。 青鳥迎孤棹,白雲隨一身。 潮隨秣陵上,月映石頭新。 未可逃名利,應須在縉紳。 汀洲芳杜色,勸爾暫垂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小平津: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北,黃河流經此處。
  • 伊水:水名,在河南省西部,是洛河的支流。
  • 孤負:即辜負。
  • 帝鄉:指京城。
  • 阮公:指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以飲酒著稱。
  • 陶令:指陶淵明,東晉時期詩人,曾任彭澤令,後辭官歸隱。
  • 陽羨:古地名,在今江蘇省宜興市,以風景秀麗著稱。
  • 滄海:大海。
  • 遊寓人:指漂泊在外的人。
  • 菱歌:採菱時唱的歌。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 桂樹八公:傳說中八位仙人所植的桂樹。
  • 青鳥:神話中傳遞信息的鳥。
  • 孤棹:孤舟。
  • 秣陵:古地名,即今南京市。
  • 石頭:指石頭城,即南京。
  • 縉紳:古代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的泛稱。
  • 汀洲:水中小洲。
  • 芳杜:芳香的杜若,一種香草。
  • 垂綸:垂釣。

翻譯

綠草如茵的小平津,花開在伊水之濱。 如今你不得志,辜負了京城的春光。 口中不談金錢和財物,心中常能屈能伸。 阮籍只知飲酒,陶淵明怎會羞於貧窮。 陽羨是個風流地,滄海中漂泊的人啊。 採菱歌在五湖遠處響起,桂樹旁有八位仙人鄰居。 青鳥迎接孤舟,白雲伴隨一身。 潮水隨着秣陵上漲,月光映照着新的石頭城。 不可逃避名利,應該成爲有地位的人。 水中小洲上芳香的杜若,勸你暫時垂釣。

賞析

這首詩是李頎送別喬琳的作品,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友人境遇的關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詩中「草綠小平津,花開伊水濱」以春天的生機盎然開篇,寓意着希望與新生。而「今君不得意,孤負帝鄉春」則透露出對友人失意的同情。後文通過對阮籍、陶淵明等歷史人物的提及,展現了詩人對清高生活的嚮往。結尾的「汀洲芳杜色,勸爾暫垂綸」則是一種勸慰,希望友人能暫時放下世俗的紛擾,享受自然的寧靜與美好。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對友情的珍視。

李頎

李頎

李頎,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漢族,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詩人。開元十三年中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爲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