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教諭裔關西考試採玉之行

往年採玉于闐東,今年採玉崑山中。近來苦難得白璧,荊珉燕石常相逢。 世無明眼非無玉,水蒼玄英委空谷。何限瑰奇不見知,豈獨驪珠混魚目。 君不見琥璜在璞未琢磨,雲誰識之古卞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採玉:指在礦石中採集玉石。闐:音tián,古地名,今新疆和田地區。崑山:音kūn shān,地名,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白璧:音bái bì,指白色的玉石。荊珉:音jīng mí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珍貴玉石。燕石:音yàn shí,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珍貴玉石。玉、玉石:指各種珍貴的玉石。水蒼:音cāng,指水色蒼翠。玄英:音xuán yīng,指黑色的玉石。驪珠:音lí zhū,傳說中的一種珍貴珠寶。琥璜:音hǔ huáng,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玉石。璞:音pú,未經琢磨的玉石。卞和:音biàn hé,古代傳說中的一位能識別玉石的人。

翻譯

往年在闐東採集玉石,今年在崑山中採集玉石。近來辛苦得到白色的玉石,荊珉和燕石常常相遇。世上雖然沒有明察玉石的人,但是優質的玉石就像水蒼和玄英一樣被埋沒在空谷中。有多少珍奇的玉石無人識別,不僅僅是驪珠混雜在普通的玉石中。你難道沒看到琥璜還未被琢磨,有誰能認出古卞和的玉石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採玉之行,表達了對珍貴玉石的嚮往和珍惜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玉石詞彙,通過對不同玉石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玉石的獨特感悟。詩人以採玉爲喻,表達了對人生中珍貴事物的珍視和珍惜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珍貴之物常常被埋沒或被忽視的現實。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作者對珍貴事物的獨特理解和感悟。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