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原甫與陳孺登過集

客懷長落落,經月罷登臺。 忽有高人至,柴荊雨亦開。 青餘霜後竹,春在水邊梅。 鸚鵡論詞賦,應知屬楚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盧原甫(Lú Yuánfǔ):唐代詩人,字子原,號原甫。
  • 陳孺登(Chén Rúdēng):唐代文學家,字孺登。
  • 柴荊(chái jīng):指柴荊山,位於今湖北省。
  • 青餘(qīng yú):指青翠的殘餘。
  • 鸚鵡(yīngwǔ):指善於模仿言語的鳥類,這裏比喻有才華的人。

翻譯

客人心情悠閒自在,賞月後便離開登上臺階。突然有位高人來訪,彷彿柴荊山上的雨後雲開。青翠的竹子在霜後依舊婆娑,春天的水邊梅花盛開。鸚鵡們在談論詩文才華,應該知道他們屬於楚國的才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盧原甫和陳孺登在一起共賞月的情景,突然有一位高人造訪,使得整個氛圍變得更加神祕而美好。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竹子、梅花,以及鸚鵡的比喻,展現了詩人對於人才和文學才華的讚美之情。整體氛圍清新雅緻,意境深遠,展現了唐代詩人的高超寫作技巧。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