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立秋

海國知秋早,涼生萍末風。 候蟲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齒任衰遲逼,心憐少壯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海國(hǎi guó):指海外的國家。 萍末(píng mò):水面上漂浮的浮萍。 候蟲(hòu chóng):指蟬蟲。 孤桐(gū tóng):指獨立的一棵桐樹。 齒任(chǐ rèn):指牙齒逐漸脫落。 樊籠(fán lóng):指囚籠。

翻譯

海外的國家早已感知到秋天的到來,清涼的氣息帶着浮萍在水面上飄蕩。蟬蟲在四周吟唱,零星的小雨灑落在孤獨的桐樹上。牙齒逐漸脫落,心中憐惜年少的同伴。但又有誰能不感慨時光流逝,老去之時仍被束縛在囚籠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立秋時節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歲月流逝和生命的無常。詩人以海外國家知曉秋天的到來爲開頭,通過描繪飄落的浮萍、吟唱的蟬蟲、落在孤桐上的雨水等細節,展現了秋天的涼爽和孤寂。最後以牙齒脫落、年少逝去、老去被束縛的形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引人深思。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