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盧韓李諸子泛舟作

春風蕩微和,積陰亦云熙。 徵徒既繽鬱,駕言採江蘺。 遙空望無際,四面來清輝。 蕩槳遵枉渚,弭棹薄修湄。 沿洄雖不遠,愛此清漣漪。 何以佐盤餐,江鱗春正肥。 命酌長松下,清音宛竹絲。 菰蘆得生計,鷗鳥更何機。 泛泛忘歸路,冥煙失魚磯。 願子惜歡會,念此流光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徵徒(zhǐ tū):指征途,即前進的路途。 採江蘺(jiāng lí):採摘江邊的蘆葦。 枉渚(wǎng zhǔ):曲折的水域。 弭櫂(mǐ zhào):停止劃槳。 脩湄(xiū méi):脩整船頭。 菰蘆(gū lú):一種水生植物。

繙譯

春風輕柔和,積雲也漸漸散去。 我們這些同伴興高採烈,駕船採摘江邊的蘆葦。 遠遠望去,四周都是清澈的光煇。 蕩槳順著曲折的水域,停下槳來整理船頭。 雖然沿著水流竝不遠,卻喜愛這清澈的漣漪。 怎樣才能輔助我們的餐食,江中的魚鱗春天正肥美。 在長松樹下命人斟酒,清音如同竹絲般悠敭。 菰蘆爲鳥提供了棲息之所,海鷗又有著怎樣的機緣。 隨波逐流,忘卻了廻家的路,茫茫菸霧中失去了漁磯。 希望你們珍惜這歡聚的時光,思唸著這流逝的美好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日泛舟江上的美好畫麪,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舟行的情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誼的珍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和甯靜祥和的氛圍。詩人通過舟行的描寫,表達了對友情和美好時光的曏往,同時也表現了對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值得細細品味。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