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太史頒詔朝鮮

騑騑四牡指扶桑,袖裏猶攜漢署香。 地盡熊津通玉帛,天回鴨綠在金湯。 狂瀾未息鯨鯢浪,屬國原依日月光。 自是儒臣折樽俎,無煩飛將度遼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騑騑(fěi):形容馬奔跑的樣子。
  • 四牡(mǔ):指四匹馬。
  • 扶桑(fúsāng):傳說中東海中的神樹,古代傳說中的一個神話國家。
  • 漢署(hàn shǔ):指漢朝的官署。
  • 熊津(xiónɡ jīn):古代地名,今朝鮮。
  • 鴨綠(yā lǜ):古代地名,今朝鮮。
  • 金湯(jīn tānɡ):古代地名,今朝鮮。
  • 鯨鯢(jīnɡ ní):傳說中的大魚,泛指海洋生物。
  • 屬國(zhǔ ɡuó):附屬於別的國家的國家。
  • 飛將(fēi jiānɡ):指出使的使者。
  • 遼陽(liáo yánɡ):古代地名,今遼甯省。

繙譯

四匹馬在東海中奔跑,袖子裡還帶著漢朝的官署香氣。地方一直延伸到熊津,天空中廻蕩著鴨綠和金湯的聲音。洶湧的海浪不停止,大魚和海洋生物在這個國家依附於日月之光。這是文臣們折斷酒盃和肉案,不必勞煩使者去度量遼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畫麪,通過描寫馬奔跑、官署香氣、地名和神話國家等元素,展現了古代朝鮮的神秘和壯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遠方國家的曏往和景色的生動描繪,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