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潘好古詩卷
繄古道之久混兮,謂渭濁而涇清。耳所適以是悅兮,紛瓦釜兮雷鳴。
豈大雅之不作兮,由世尚之所徵。何獨子之好古兮,得非姱節而特行。
念朱弦之既絕兮,豈鸞膠之足憑。諒吾樸之弗鑿兮,又何恤乎虧成。
振寥寥之孤響兮,嗟彼聾俗。而疇顧當鄭衛之聲哇兮,乃獨唱乎鹹濩。
惟心遊於太古兮,發衝泊之天趣。將抱瑟而從之兮,爰寫餘之中素。
佇落月之遺音兮,渺松風於秋曙。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繄(yī):語氣詞,無實義。
- 渭濁而涇清:比喻是非混淆,好壞不分。
- 瓦釜:古代的一種樂器,此處比喻低俗的聲音。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學藝術。
- 世尚:時代的崇尚。
- 姱節(kuā jié):美好的節操。
- 特行:獨特的品行。
- 鸞膠:傳說中能續絃的膠,比喻能恢復舊物的力量。
- 吾樸:我的本真。
- 弗鑿:未被雕琢,保持本真。
- 虧成:成敗得失。
- 寥寥:稀少,孤獨。
- 聾俗:指世俗之人對高雅藝術的聾聵無知。
- 鄭衛之聲:指古代鄭國和衛國的音樂,多指淫靡之音。
- 鹹濩(hù):古代的一種音樂,此處指高雅的音樂。
- 衝泊:沖淡寧靜。
- 天趣:自然的趣味。
- 抱瑟:抱着瑟琴,指從事音樂藝術。
- 中素:內心的純真。
- 佇落月:長久地等待月亮落下,比喻期待高雅藝術的迴歸。
- 松風:松林中的風聲,常用來形容清雅的音樂或詩文。
翻譯
古道久已混淆,人們說渭水濁而涇水清,這是非混淆的比喻。耳朵所聽到的,盡是那些低俗的瓦釜雷鳴之聲。難道高雅的藝術不再產生了嗎?這是由於時代的崇尚所致。爲何你獨好古風,難道不是因爲你有着美好的節操和獨特的品行嗎?想起那斷了的琴絃,豈是鸞膠所能續接的。我的本真未被雕琢,又何必在意成敗得失。我振作起這孤獨的聲音,感嘆那些對高雅藝術無知的世俗之人。當鄭衛的淫靡之聲充斥時,我獨唱高雅的鹹濩之音。我的心遊走於太古,發散出沖淡寧靜的自然趣味。我將抱着瑟琴追隨這心境,表達我內心的純真。長久地等待月亮落下,期待高雅藝術的迴歸,松風在秋天的黎明中渺遠。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古道的懷念和對世俗低俗之音的厭棄,同時讚美了潘好古的高雅節操和獨特品行。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渭濁而涇清」、「瓦釜雷鳴」等,形象地描繪了時代風氣的混濁和詩人內心的孤獨。詩人通過對古道的嚮往和對高雅藝術的追求,表達了自己對純真本性和自然趣味的堅守。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美好事物的執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