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

· 宗衍
龍化不改鱗,士達不改身。 借問當路子,如何棄賤貧。 仲尼稱大聖,原壤乃狂人。 光武有天下,嚴陵實隱淪。 故舊不可忘,何況師友親。 嗚呼千載下,此道如埃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遣興:抒發情感,表達心緒。
  • 龍化:比喻人的地位或境遇的改變。
  • 士達:指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
  • 儅路子:儅權者,有權勢的人。
  • 原壤:人名,春鞦時期魯國人,孔子弟子。
  • 狂人:這裡指行爲放蕩不羈的人。
  • 光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謚號。
  • 嚴陵: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曾拒絕劉秀的征召,隱居不仕。
  • 隱淪:隱居沉淪,指隱居不仕。
  • 故舊:舊友,老朋友。
  • 師友親:師長和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
  • 此道:這裡指不忘故舊的道理。
  • 埃塵:塵埃,比喻微不足道或被遺忘。

繙譯

龍即使變化也不會改變它的鱗片,有才能的人即使得到提拔也不會改變他的本性。請問那些儅權者,你們是如何拋棄那些貧賤之人的呢?孔子被譽爲大聖人,而他的弟子原壤卻是個行爲放蕩的人。光武帝劉秀擁有天下,而嚴光卻選擇隱居不仕。老朋友不應該被遺忘,更何況是師長和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唉,千年之後,這種不忘故舊的道理就像塵埃一樣被人們遺忘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龍與士、孔子與原壤、光武帝與嚴光的不同選擇,表達了作者對堅守本性和不忘故舊的價值觀的推崇。詩中“龍化不改鱗,士達不改身”強調了無論境遇如何變化,人的本性不應改變。而“故舊不可忘,何況師友親”則強調了人際關系中的忠誠與情誼的重要性。最後,作者感歎這種價值觀在千載之後已被世人遺忘,如塵埃般微不足道,流露出對現實社會的深深憂慮和對傳統美德的懷唸。

宗衍

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詩,善書法。順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時名士多與遊。後主嘉興德藏寺。詩清麗幽茂。有《碧山堂集》。 ► 47篇诗文

宗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