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正傳五臺懷古韻姑蘇臺
昭王有志興宗社,厚幣卑辭禮賢者。
郭君一語捐千金,國士爭趨駢駟馬。
燕臺計議皆英豪,齊人蹴踏猶兒曹。
三軍旗幟白日動,半空劍氣青雲高。
樂生既去士亦少,回首春風長芳草。
火牛遂復七十城,恨滿臺荒天地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昭王:指燕昭王,戰國時期燕國的君主,以禮賢下士著稱。
- 宗社:宗廟和社稷,代指國家。
- 厚幣卑辭:用豐厚的禮物和謙卑的言辭。
- 郭君:指郭隗,燕國的大夫,曾向燕昭王提出招賢納士的建議。
- 捐千金:指燕昭王爲了招攬人才,不惜花費大量金錢。
- 國士:國家的傑出人才。
- 駢駟馬:四匹馬並排拉的車,形容場面盛大。
- 燕臺:即黃金臺,燕昭王招賢納士的地方。
- 計議:商議國家大事。
- 英豪:英雄豪傑。
- 蹴踏:踐踏,輕視。
- 兒曹:小孩子,這裏指輕視對方。
- 三軍:古代軍隊分爲上、中、下三軍,這裏泛指軍隊。
- 旗幟:軍旗。
- 白日動:形容軍旗飄揚,氣勢磅礴。
- 劍氣:劍的光芒,比喻武士的英勇。
- 青雲:高空的雲,比喻志向高遠。
- 樂生:指樂毅,燕國名將,後因被讒言陷害而離開燕國。
- 七十城:指齊國被燕國攻佔的七十座城池。
- 恨滿臺荒:指燕臺荒廢,充滿了遺憾。
翻譯
燕昭王有志於振興國家,用豐厚的禮物和謙卑的言辭禮遇賢能之人。郭隗的一番話讓昭王不惜花費千金,國家的傑出人才紛紛前來,場面盛大如同四匹馬並排拉的車。在燕臺商議國家大事的都是英雄豪傑,齊國的人在他們面前如同小孩子一般被輕視。三軍的旗幟在白日下飄揚,氣勢磅礴,劍的光芒直衝雲霄,志向高遠。然而樂毅離開後,人才也漸漸減少,回首望去,春風中只有茂盛的芳草。最終,齊國用火牛戰術收復了七十座城池,燕臺荒廢,充滿了遺憾,天地似乎也因此老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燕昭王招賢納士的歷史典故,展現了燕國的興衰變遷。詩中,「昭王有志興宗社」一句,即點明瞭燕昭王的雄心壯志,而「厚幣卑辭禮賢者」則具體描繪了昭王求賢若渴的態度。後文通過對燕臺盛況的描寫,以及樂毅離開後人才凋零的對比,抒發了對燕國衰落的深切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