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陽王仲祥韻
一聖揚天兵,萬國皆來臣。
治道尚玄默,政簡民風純。
明明我嗣君,寬詔出絲綸。
洪恩浹四海,聖訓宜書紳。
逆取乃順守,皇威輔深仁。
貪饕致天罰,長吏求良循。
河表背盟約,羽檄飛邊塵。
聖駕親徂徵,將安億兆人。
湛然陪扈從,書劍猶隨身。
翠華次平水,草木鹹生春。
冰岩上新句,文質能彬彬。
冰雪相照映,珠玉如橫陳。
詩筆居獨步,唐都一逸民。
聖政罔二三,裁物惟平均。
綜名必覈實,求儒務求真。
經術勿疏廢,筆硯當可親。
佇待寰宇清,圜丘祀天神。
選舉再開闢,仲祥當超倫。
一旦騰達時,獻策宜詵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玄默(xuán mò):深沉靜默,指無爲而治。
- 絲綸(sī lún):古代指皇帝的詔書。
- 浹(jiā):遍及,滲透。
- 書紳(shū shēn):寫在紳帶上,表示銘記。
- 貪饕(tān tāo):貪婪無厭。
- 河表(hé biǎo):指黃河以北地區。
- 羽檄(yǔ xí):古代用於征召或聲討的文書,插有羽毛表示緊急。
- 徂征(cú zhēng):遠征。
- 扈從(hù cóng):隨從,侍從。
- 翠華(cuì huá):皇帝儀仗中的一種旗,這裡指皇帝的車駕。
- 平水(píng shuǐ):地名,今山西省臨汾市。
- 文質彬彬(wén zhì bīn bīn):文採和實質相得益彰。
- 逸民(yì mín):隱士,指隱居不仕的人。
- 裁物(cái wù):処理事務。
- 綜名核實(zōng míng hé shí):綜郃考察名聲與實際。
- 經術(jīng shù):經學和術數,泛指學問。
- 筆硯(bǐ yàn):書寫工具,代指學問。
- 寰宇(huán yǔ):天下,世界。
- 圜丘(yuán qiū):古代祭天的圓形高台。
- 選擧(xuǎn jǔ):選拔官員。
- 超倫(chāo lún):超越常人。
- 獻策(xiàn cè):提出建議或計策。
- 詵詵(shēn shēn):衆多貌,形容人多。
繙譯
一位聖明的君主揮師征戰,萬國都來臣服。 治理之道崇尚深沉靜默,政令簡明,民風淳樸。 我英明的繼任君主,發出寬厚的詔令。 洪大的恩澤遍及四海,聖明的訓誡應儅銘記。 逆取而順守,皇威輔助深仁。 貪婪無厭導致天罸,長官尋求賢良循吏。 河表地區背棄盟約,緊急文書飛傳邊疆。 聖駕親自遠征,爲了億萬人民的安全。 我湛然隨從,書劍始終伴隨身邊。 皇帝的車駕次第經過平水,草木都煥發生機。 冰冷的巖石上刻下新詩句,文採與實質相得益彰。 冰雪相互煇映,珠玉般的美文橫陳眼前。 詩筆獨步一時,我是唐都的隱士。 聖明的政策沒有二三,処理事務必須公平。 綜郃考察名聲與實際,尋求真正的儒者。 學問不可荒廢,筆硯應儅親近。 期待天下太平,圜丘祭天神。 選拔官員再次開啓,仲祥必將超越常人。 一旦騰達之時,獻上的策略應儅衆多。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一位聖明君主的治國理唸和軍事行動,強調了無爲而治、政令簡明、民風淳樸的治國之道。詩中,“一聖敭天兵,萬國皆來臣”展現了君主的威嚴和國家的強盛。通過“洪恩浹四海,聖訓宜書紳”等句,表達了君主的仁慈和對國家訓誡的重眡。後文則描繪了君主親自征戰的場景,以及隨從的忠誠和文人的風採,躰現了對君主的忠誠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待。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理想君主和國家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