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拔茅連其茹,激濁揚其清。 雲山興大廈,諒非一木成。 嶷嶷萬斛舟,水積舟乃行。 羣材惟柱石,國勢何用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拔茅:拔起茅草。比喻選拔人才。
  • 連其茹:連同茅草的根部。茹,指茅草的根部。
  • 激濁揚清:比喻清除壞的,發揚好的。
  • 雲山興大廈:雲山之間興起宏偉的建築。比喻國家或事業興旺發達。
  • 諒非一木成:諒,表示推測,意爲「想必」。全句意爲「想必不是一根木頭就能建成的」。
  • 嶷嶷:形容山高峻的樣子。
  • 萬斛舟:斛,古代容量單位,萬斛形容船隻巨大。
  • 水積舟乃行:水積聚了,船才能行駛。比喻條件成熟,事情才能成功。
  • 羣材惟柱石:羣材,指衆多的人才。柱石,比喻支撐事物的基礎。
  • 國勢何用傾:國勢,國家的形勢。傾,傾斜,這裏指衰敗。

翻譯

選拔人才如同拔起茅草連同根部,清除壞的,發揚好的。 在雲山之間興起宏偉的建築,想必不是一根木頭就能建成的。 高峻的山峯下,巨大的船隻在水積聚後才能行駛。 衆多的人才如同支撐大廈的柱石,國家的形勢又怎會衰敗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和象徵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於國家興旺和人才選拔的深刻見解。詩中「拔茅連其茹」和「激濁揚清」描繪了選拔人才的公正和清除不良因素的決心,而「雲山興大廈」和「諒非一木成」則強調了國家或事業的成功需要衆多人才的共同努力。後兩句以山、水、舟爲喻,進一步闡釋了條件成熟和人才支撐對於國家穩定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於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和對於人才的重視。

姚公樞

樞字公茂,號雪齋,營州柳城人。後遷洛陽。少篤於學,自期甚高。宋內翰九嘉識其有王佐略。歲壬辰,楊中書惟中與偕覲元太宗,爲燕京行臺郎中,未幾辭去。歲庚戌,元世祖召居潛邸。中統元年,拜東平宣撫使。明年,召拜太子太師,辭不受,改大司農。四年,拜中書左丞。至元五年,出僉河南行省。十年,拜昭文館大學士,詳定禮儀事。十三年,拜翰林學士承旨。十七年薨,年七十八。元貞二年,贈榮祿大夫、少師。至大三年,追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封魯國公,諡文獻。初,雪齋與惟中從太子闊出南征,軍中得名儒趙復,始得程朱之書。後棄官攜家來輝,中堂龕孔子容,旁垂周、兩程、張、邵、司馬六君子像,讀書其間。自板諸經,散之四方。時河內許衡平仲、廣平竇默漢卿並在衛。雪齋時過漢卿茅齋,而平仲亦特造蘇門,盡室相依以居,三人互相講習,而北方之學者始聞進學之序焉。許參政有壬曰:皇元啓運,道復隆古,倡而鳴者爲雪齋姚公。蓋宋、金之際,兵燹頻仍,版帙散亡殆盡,獨首唱經學,闡明斯道,厥後名儒接踵而出,氣運昌隆,文章爾雅,推回瀾障川之功,論者謂文獻公不在禹下雲。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