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七首

自古衆心能作城,五方取土不須蒸。 蒸土作城城可破,衆心作城城可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杵歌:古代勞動人民在舂米時唱的歌,後泛指勞動號子。
  • 五方: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
  • 蒸土:古代築城的一種方法,將土加水蒸煮,使其堅實。

繙譯

自古以來,衆人的心意能夠築成堅固的城牆,不需要按照五方取土來蒸煮築城。 用蒸煮的土築成的城牆可能會被攻破,但衆人齊心協力築成的城牆卻是可靠的屏障。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蒸土作城”和“衆心作城”,強調了團結一致的力量。詩中“蒸土作城城可破”一句,暗示了物質力量的脆弱,而“衆心作城城可憑”則彰顯了人心所曏的堅固與可靠。詩人借古喻今,表達了對團結協作精神的推崇,以及對人心所曏的力量的肯定。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