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經堂詩

· 虞集
維昔玄聖,有子過庭。 學禮學詩,詔之丁寧。 面牆之窒,繇不知味。 親能使學,不能使嗜。 觀於德容,聽於德音。 詠歌周旋,實悅我心。 邈乎千載,聖往言在。 舍而不求,匪罔斯殆。 畏友翬父,窮經篤行。 既有諸躬,思貽厥成。 既菑既畬,俾稼之食。 既畋既漁,俾鼎之實。 作堂高明,曰子遠來。 吾經在茲,遠其味之。 始予虛羸,匍匐來食。 茹草飲水,以禦朝久。 窮人得歸,自我父師。 俛焉斯文,老至不知。 煌煌靈芝,如彼嘉玉。 薄言採之,在彼中谷。 南陽之人,來詹來言。 君子豈弟,宜其後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維昔:從前。
  • 玄聖:指孔子。
  • 過庭:指孔子在庭院中教育兒子孔鯉。
  • 學禮學詩:學習禮儀和詩歌。
  • 詔之丁寧:教導得非常詳細。
  • 面牆之窒:比喻無知無識。
  • (yóu):由於。
  • 親能使學,不能使嗜:父母能讓孩子學習,但不能強迫其愛好。
  • 觀於德容,聽於德音:觀察其德行,傾聽其言辭。
  • 詠歌周旋:吟詠歌唱,周旋應酬。
  • 實悅我心:確實使我心悅。
  • 邈乎千載:遙遠的上千年。
  • 聖往言在:聖人的話仍然存在。
  • 舍而不求:放棄而不追求。
  • 匪罔斯殆:不是欺騙,而是危險。
  • 畏友翬父:尊敬的朋友翬父。
  • 窮經篤行:深入研究經典,堅定實踐。
  • 既有諸躬:已經體現在自身。
  • 思貽厥成:思考如何使其成功。
  • 既菑既畬:已經耕種和收穫。
  • 俾稼之食:使莊稼得以食用。
  • 既畋既漁:已經打獵和捕魚。
  • 俾鼎之實:使鼎中的食物豐富。
  • 作堂高明:建造高大的堂屋。
  • 曰子遠來:說你遠道而來。
  • 吾經在茲:我的經典在這裏。
  • 遠其味之:遠道而來品味它。
  • 始予虛羸:起初我身體虛弱。
  • 匍匐來食:爬行來吃。
  • 茹草飲水:吃草喝水。
  • 以禦朝久:以此抵禦長時間的飢餓。
  • 窮人得歸:貧窮的人得以迴歸。
  • 自我父師:從我的父親和老師那裏。
  • 俛焉斯文:低頭學習這些文化。
  • 老至不知:直到老去也不知足。
  • 煌煌靈芝:燦爛的靈芝。
  • 如彼嘉玉:像那美玉一樣。
  • 薄言採之:輕輕地採摘它。
  • 在彼中谷:在那山谷中。
  • 南陽之人:來自南陽的人。
  • 來詹來言:來觀察,來談論。
  • 君子豈弟:君子和樂。
  • 宜其後昆:應該使他的後代受益。

翻譯

從前,孔子在庭院中教育他的兒子孔鯉,學習禮儀和詩歌,教導得非常詳細。那些無知無識的人,是由於他們不知道學習的滋味。父母能讓孩子學習,但不能強迫其愛好。觀察一個人的德行,傾聽他的言辭,吟詠歌唱,周旋應酬,確實使我心悅。雖然上千年過去了,但聖人的話仍然存在。放棄而不追求,不是欺騙,而是危險。

尊敬的朋友翬父,深入研究經典,堅定實踐,已經體現在自身,思考如何使其成功。已經耕種和收穫,使莊稼得以食用;已經打獵和捕魚,使鼎中的食物豐富。建造高大的堂屋,說你遠道而來,我的經典在這裏,遠道而來品味它。起初我身體虛弱,爬行來吃,吃草喝水,以此抵禦長時間的飢餓。貧窮的人得以迴歸,從我的父親和老師那裏,低頭學習這些文化,直到老去也不知足。

燦爛的靈芝,像那美玉一樣,輕輕地採摘它,在那山谷中。來自南陽的人,來觀察,來談論,君子和樂,應該使他的後代受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回顧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強調了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詩中,「學禮學詩」和「窮經篤行」體現了對知識的尊重和對實踐的重視。同時,詩也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的期望,以及對後代的期望和祝福。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學問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