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鵑

帝魄聲聲切,教儂聽不禁。 都緣傷國破,豈是怨春深。 枕上幽人思,燈前逆旅心。 花枝疑恨血,到處映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魄:指杜鵑鳥,傳說中是古代蜀國國王杜宇的魂魄所化。
  • :你,古漢語中的第二人稱代詞。
  • 幽人:隱士,這裡指內心深処的人。
  • 逆旅:旅館,這裡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繙譯

杜鵑的啼聲如此悲切,讓我聽了難以忍受。 這啼聲都是因爲哀傷國家的破敗,而非怨恨春天的深沉。 在枕上,我這隱士的心思被喚醒; 在燈前,漂泊者的心情被觸動。 那花枝倣彿凝結了怨恨的血淚, 処処映照著山林,顯得格外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杜鵑的悲切啼聲,抒發了對國家破敗的深切哀傷。詩中,“帝魄聲聲切”直接以杜鵑的啼聲切入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憂慮。後文通過“枕上幽人思,燈前逆旅心”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漂泊,而“花枝疑恨血,到処映山林”則以寓情於景的手法,進一步強化了詩中的哀怨情緒,使全詩充滿了沉痛與悲涼的氛圍。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