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張太尉

上公柱國開藩府,露布朝馳拜冕旒。 八陣風雲聞羽扇,百年江漢見輕裘。 鯨吹海雨來京口,雁帶邊聲下石頭。 珍重晉公經濟手,中興天子復神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公柱國:指高官顯爵,這裏特指張太尉。
  • 開藩府:設立地方行政機構,指張太尉被任命爲地方長官。
  • 露布:古代傳遞消息的文書。
  • 朝馳:迅速上朝。
  • 拜冕旒:接受皇帝的任命,冕旒是皇帝的冠冕。
  • 八陣風雲:指軍事上的策略和變化。
  • 聞羽扇:羽扇是古代軍師或謀士的象徵,這裏指張太尉的智謀。
  • 百年江漢:指長久的江漢地區。
  • 見輕裘:輕裘指輕便的皮衣,這裏象徵着張太尉的軍事才能和威嚴。
  • 鯨吹海雨:比喻大軍的氣勢。
  • 來京口:京口是地名,今江蘇鎮江。
  • 雁帶邊聲:雁是傳遞消息的象徵,邊聲指邊疆的消息。
  • 下石頭:石頭城,即南京。
  • 珍重晉公:晉公是對張太尉的尊稱。
  • 經濟手:治理國家的能力。
  • 中興天子:指希望皇帝能夠復興國家。
  • 復神州:恢復中原,即中國的中心地帶。

翻譯

張太尉這位高官顯爵,被任命爲地方長官,迅速上朝接受皇帝的任命。他以軍事策略和智謀,長期在江漢地區展現其軍事才能和威嚴。大軍如海雨般氣勢磅礴地來到京口,邊疆的消息如雁羣般傳到南京。我們珍視晉公的治國才能,希望皇帝能夠復興國家,恢復中原的輝煌。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張太尉的軍事才能和治國智慧,通過描繪他的軍事行動和政治地位,展現了他的威嚴和重要性。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徵和比喻,如「八陣風雲」、「鯨吹海雨」等,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國家復興的深切期望,體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英雄人物的崇敬。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