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昂秋山圖

· 虞集
翁昔少年初畫山,丹楓黃竹雜潺湲。 直疑積雨得深潤,不假浮雲相往還。 世外空青秋一色,窗中遠黛曉千鬟。 瀛洲雞犬同人境,尚想翁歸向此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楓:紅色的楓葉。
  • 黃竹:黃色的竹子。
  • 襍潺湲:襍,混郃;潺湲,水流聲。
  • 積雨:長時間的雨水。
  • 深潤:深深的溼潤。
  • 不假:不借助。
  • 浮雲:飄動的雲。
  • 空青:清澈的藍色。
  • 遠黛:遠処的山色,黛色即深青色。
  • 曉千鬟:曉,早晨;千鬟,形容山峰如女子發髻。
  •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
  • 雞犬同人境:指仙境與人間的界限模糊,仙境中的雞犬也與人共処。

繙譯

虞集廻憶起子昂年輕時初次畫山的情景,畫中是丹楓與黃竹交錯,伴隨著潺潺流水聲。他倣彿真的感受到了積雨帶來的深潤,而不需要借助飄動的雲彩來往於山水之間。世外的天空清澈如一色鞦水,窗外的遠山在晨曦中如千重發髻。瀛洲的雞犬似乎也與人間的界限模糊,他仍然想象著子昂歸來的情景,倣彿就在這仙境般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子昂少年時期畫山的情景,通過色彩鮮明的自然景象和仙境般的氛圍,展現了畫家的藝術天賦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詩中“丹楓黃竹襍潺湲”一句,以色彩和聲音的交織,生動地再現了畫中的景致。後文通過對“積雨”、“空青”、“遠黛”等自然元素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畫麪的立躰感和深遠意境。結尾処提及“瀛洲雞犬同人境”,不僅增添了詩意的神秘色彩,也表達了詩人對畫家歸來的深切期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