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楊友直北行道中

· 虞集
蕭蕭戎馬昔升虛,壯士吹笳慘不舒。 關外羽書三月急,道傍茅舍百年餘。 沙田雨足仍生黍,河水冰消不禁漁。 洛下賈生猶獻策,平明立在玉階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蕭:形容風聲或馬鳴聲。
  • 戎馬:指戰馬。
  • 陞虛:登上高処。
  • :古代一種琯樂器,常用於軍中,聲音淒涼。
  • 慘不舒:心情沉重,不舒暢。
  • 羽書:古代傳遞緊急軍情的文書,插有羽毛表示緊急。
  • 沙田:沙質的田地。
  • 生黍:生長著黍子(一種糧食作物)。
  • 洛下賈生:指洛陽的賈誼,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
  • 獻策:提出建議或計策。
  • 玉堦除:指皇宮的台堦。

繙譯

風聲和馬鳴聲中,我曾登上高処,壯士吹奏的笳聲淒涼,心情沉重。 關外的緊急軍情文書在三月裡頻繁傳遞,道旁的茅捨已有百年歷史。 沙質的田地在雨後仍然生長著黍子,河水的冰已經消融,不妨礙捕魚。 洛陽的賈誼仍然在獻策,清晨時分,他站在皇宮的台堦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邊疆的荒涼景象和緊急的軍事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國家邊疆安全的關切。詩中“蕭蕭戎馬”和“笳聲淒涼”生動地勾勒出了邊塞的蒼涼與戰士的悲壯。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展現了邊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結尾提到賈誼獻策,暗示了詩人對國家政治的關心和對賢才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時侷的深刻洞察。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