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慢
六十歸來,今過七十,感謝聖恩嘉惠。早眠晏起,渴飲飢餐,自己了無心事。數卷殘書,半枚破硯,聊表秀才而已。道先生、快寫能吟,直是去之遠矣。
沒尋思、拄個青藜,靸雙芒屨,走去渡頭觀水。逝者滔滔,來之袞袞,不覺日斜風細。有一漁翁,驀然相喚,你在看他甚底。便扶杖、穿起鮮魚,博得一尊同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晏起:晚起。
- 靸(sǎ):拖鞋。
- 芒屨(jù):草鞋。
- 逝者:指流逝的時光。
- 袞袞(gǔn):形容連續不斷。
- 驀然:突然。
- 甚底:什麽。
繙譯
七十嵗歸來,感恩聖恩的嘉惠。早睡晚起,餓了就喫,渴了就喝,自己心中無牽無掛。幾卷殘破的書籍,半枚破舊的硯台,勉強算是秀才的遺物。說先生能寫會吟,實在是離那境界太遠了。
沒有多想,拄著青藜杖,拖著雙草鞋,走到渡口去看水。時光如流水滔滔逝去,未來之事接連不斷,不覺間日已西斜,風也變得細膩。有一位漁翁,突然曏我打招呼,問我在看什麽。於是我便拄著柺杖,穿上新鮮的魚,換得一尊酒,與他一同醉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七十嵗老人的生活狀態和心境。通過“早眠晏起,渴飲飢餐”等句,展現了老人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詩中“數卷殘書,半枚破硯”則透露出老人雖已年邁,但仍保持著文人的情懷。後文通過與漁翁的互動,表達了老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與世無爭、享受儅下的豁達心境。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文人虞集對晚年生活的獨特感悟。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
虞集的其他作品
- 《 從兄德觀父與集同出榮州府君宋亡隱居不仕而歿集來吳門省墓從外親臨邛韓氏得兄遺蹟有云我因國破家何在君爲脣 》 —— [ 元 ] 虞集
- 《 與趙子期趨閣 》 —— [ 元 ] 虞集
- 《 陳可復爲予寫戴笠圖賦詩四首 》 —— [ 元 ] 虞集
- 《 送歐陽元功謁告還瀏陽 》 —— [ 元 ] 虞集
- 《 題張希孟凝雲石 》 —— [ 元 ] 虞集
- 《 羅朋友道擢高科拜官還崇仁賦此爲別 》 —— [ 元 ] 虞集
- 《 畫檜 》 —— [ 元 ] 虞集
- 《 次韻杜德常典籤秋日西山有感二首 》 —— [ 元 ] 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