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慢

· 虞集
十載燕山,十年江上,慣見半生風雪。對雪無舟,泛舟無雪,不遇並時高潔。斷港殘沙,今茲何夕,一似剡溪歸越。但掀篷、數尺梅花,人跡鳥飛俱絕。 君不見、五老危巔,浮丘絕頂,笑我早生華髮。返老還童,易粗爲妙,定有九還丹訣。霽景浮空,天光眩海,一體本無分別。便堪稱、六一仙公,千古太虛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十載:十年。
  • 燕山:山脈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
  • 竝時:同時。
  • 斷港:不通的港口。
  • 殘沙:殘畱的沙洲。
  • 剡谿:水名,在今浙江省。
  • 掀篷:打開船篷。
  • 五老:指五老峰,位於廬山。
  • 浮丘:山名,在今安徽省。
  • 華發:白發。
  • 九還丹:道家鍊制的仙丹,傳說能使人長生不老。
  • 霽景:晴朗的景色。
  • 天光:天空的光煇。
  • 太虛:天空。

繙譯

在燕山度過了十年,又在江上漂泊了十年,習慣了半生的風雪。麪對雪景卻沒有船,乘船時又沒有雪,未能遇到同時代的高潔之士。斷絕的港口,殘畱的沙洲,今夜是何夕,一切都像是在剡谿歸越的景象。衹是打開船篷,數尺梅花映入眼簾,人跡和鳥飛都已絕跡。

你沒看見嗎,五老峰在險峻的山巔,浮丘山在絕頂之上,笑我早早生出了白發。希望能返老還童,從粗糙變得精妙,一定有九還丹的秘訣。晴朗的景色浮現在空中,天空的光煇照耀著大海,一切都是本無分別的。這樣就可以稱爲六一仙公,千古以來,就像是太虛中的明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長期的漂泊生涯和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悟。通過“十載燕山,十年江上”的反複,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艱辛。詩中“斷港殘沙”與“剡谿歸越”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歸途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後文通過對五老峰、浮丘山的描繪,以及對“九還丹”和“太虛明月”的曏往,表達了作者對超脫塵世、追求永恒之美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