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祀西嶽答袁伯長王繼學馬伯庸三學士二首

· 虞集
棧道年年葺舊摧,已將平易履崔嵬。 經行關輔圖中見,夢戀鄉山馬上來。 諸葛精神明似日,相如情思冷於灰。 重思親舍猶南國,願託江波去卻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棧道:在險絕處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種道路。
  • :修補。
  • :毀壞。
  • 平易:平穩簡易。
  • :行走。
  • 崔嵬:形容山勢高峻。
  • 關輔:指關中及三輔地區。
  • 鄉山:家鄉的山,借指家鄉。
  • 諸葛:指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以智謀和忠誠著稱。
  • 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以辭賦著稱。
  • 情思:情感和思緒。
  • 親舍:指家鄉的居所。
  • 南國:指南方,這裏特指詩人的家鄉。
  • 江波:江中的波浪,借指江水。

翻譯

棧道年年都在修補舊時的損壞,已經變得平穩易行,可以輕鬆地走過高峻的山峯。在地圖上看到關中和三輔地區的景象,夢裏總是懷念着家鄉的山川。諸葛亮的智慧和精神如同明亮的太陽,而司馬相如的情感和思緒則冷淡得如同灰燼。再次思念起家鄉的居所,它依舊在南方,我願意託付給江水,讓它帶着我的思念去而又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和對旅途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棧道的修補和行走的描述,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不易。同時,通過對關輔地圖的提及和夢中對鄉山的眷戀,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無限懷念。詩中還巧妙地運用了諸葛亮和司馬相如的典故,對比了智慧與情感的不同狀態,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眷戀,願意將自己的思念託付給江水,讓它帶着自己的情感去而又回,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