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詠貧士三首

· 虞集
歸蜀越關隴,棧閣危登天。 適越河濟隔,堰水丈尺間。 飢寒迫旦暮,舟車計茫然。 東家有一叟,欲去初不言。 早朝聽詔畢,喚馬閶闔前。 童奴受宿戒,向煖爭相先。 聞之嗔兒子:我何爲汝牽? 屨無千金賈,吾足安暇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棧閣:古代在懸崖峭壁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
  • 堰水:築堰攔水。
  • 旦暮:早晚,比喻時間短暫。
  • 閶闔:神話傳說中的天門,也指皇宮的正門。
  • 宿戒:古代祭祀前,主祭及助祭者須守戒沐浴,不飲酒,不喫葷,不與妻妾同寢,整潔心身,以示虔誠,稱爲“宿戒”。此処可能指準備或戒備。
  • :古代的一種鞋。
  • :價格,價值。

繙譯

歸途穿越蜀地,越過關隴,棧閣險峻如同登天。 前往越地,河濟被隔斷,衹能在堰水之間築堤攔水。 飢寒迫在眉睫,早晚之間,舟車無計可施,一片茫然。 東家有一位老者,想要離去卻未曾明言。 早晨聽完詔令,便喚馬來到皇宮正門前。 童僕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爭相在溫煖的陽光下前行。 老者聽聞後責備兒子:我爲何要被你牽絆? 我的鞋子不值千金,我怎會有閑暇去憐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老者在歸途中的艱辛與決絕。通過棧閣、堰水等意象,展現了旅途的艱險與無奈。老者對兒子的責備,表達了他不願被牽絆,追求自由的堅定態度。詩中“屨無千金賈,吾足安暇憐”一句,更是以鞋子不值千金來比喻自己的生活態度,表明他不爲物質所睏,更注重內心的自由與安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老者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