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之約詩用宇文韻

我尋三十高僧閣,還有支郎夜渡舟。 湖上風煙留晚照,山中草木帶邊秋。 水晶宮開碧菡萏,金粟堆呼黃慄留。 下馬題詩紅葉寺,行人有比峴山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宇文韻:指以宇文爲韻腳的詩。
  • 支郎:指僧人。
  • 湖上風煙:湖面上的霧氣和風。
  • 邊秋:邊疆的秋天。
  • 水晶宮:此處比喻清澈的湖水。
  • 碧菡萏:綠色的荷花。
  • 金粟堆:金黃色的谷堆。
  • 黃慄留:黃色的栗子。
  • 紅葉寺:秋天葉子變紅的寺廟。
  • 峴山:山名,此處泛指山景。

翻譯

我尋找那三十位高僧的閣樓,還有僧人在夜晚渡船。 湖面上的風和煙霧留住了晚霞,山中的草木帶着邊疆秋天的氣息。 清澈的湖水如同水晶宮,盛開着綠色的荷花,金黃的谷堆旁呼喚着黃色的栗子。 下馬在紅葉寺題詩,行人們有如遊覽峴山一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富有詩意的秋日山湖圖。詩中,「湖上風煙留晚照」一句,通過「風煙」與「晚照」的結合,展現了湖光山色的朦朧美。而「山中草木帶邊秋」則進一步以邊疆秋天的氣息,增添了景色的遼闊與深沉。後兩句通過對「水晶宮」與「金粟堆」的描繪,以及「紅葉寺」與「峴山遊」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與留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