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骨笛

胎仙脫脛寄飛瓊,換羽移宮學鳳鳴。 噴月未醒千載夢,徹雲猶帶九皋聲。 管含芝露吹香遠,調引松風入髓清。 莫向山頭吹暮雪,籠中媒老正關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胎仙:指鶴。
  • 脫脛:指鶴的腿骨。
  • 飛瓊:神話中的仙女名,這裡比喻美妙的音樂。
  • 換羽移宮:指變換音調。
  • 噴月:形容笛聲高亢,如月噴薄而出。
  • 千載夢:指悠久的夢想或歷史。
  • 徹雲:穿透雲層,形容聲音高遠。
  • 九臯聲:指深遠的鶴鳴聲。
  • 琯含芝露:比喻笛子中蘊含的清新之氣。
  • 調引松風:形容笛聲如松風般清新。
  • 入髓清:深入骨髓的清涼。
  • 山頭:山峰。
  • 暮雪:傍晚的雪。
  • 籠中媒老:指籠中的老鶴,媒老爲老鶴的別稱。
  • 關情:牽動情感。

繙譯

鶴的骨骼被制成笛子,贈予飛瓊仙女,變換音調模倣鳳鳴。 笛聲高亢如月噴薄,喚醒了千年的夢想,聲音穿透雲層,帶著深遠的鶴鳴。 笛子中蘊含的清新之氣吹香遠播,笛聲如松風般清新,深入骨髓帶來清涼。 不要在山峰上吹奏傍晚的雪,籠中的老鶴正牽動著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鶴骨笛的意象,描繪了笛聲的美妙與深遠。詩中“胎仙脫脛寄飛瓊”一句,既展現了鶴的高潔,又暗喻了笛聲的仙韻。後文通過“噴月”、“徹雲”等生動描繪,傳達了笛聲的高亢與穿透力,以及其喚醒歷史記憶的力量。結尾的“籠中媒老正關情”則巧妙地將笛聲與情感聯系起來,表達了音樂的感染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音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馮子振

馮子振

元攸州人。號海粟。博治經史,於書無所不讀。其爲文,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即據案疾書,隨紙多寡,頃刻輒盡。仕爲承事郎、集賢待制。 ► 1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