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吟

· 黃玠
滿園種花不種桑,野桑不入名花譜。五陵豪家紈褲兒,快樂豈知蠶績苦。 歡娛未足事已垂,富貴欺人年少去。卻攜鋤钁向桑間,滿眼看花花不語。 君不見金谷荒涼梓澤空,春風錦障俱塵土。悔不當時學種桑,盡遣歌姬作蠶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陵豪家:指京城中的富貴人家。五陵,原指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後泛指京城。
  • 紈褲兒:指穿著華麗、生活奢侈的富家子弟。
  • 蠶勣:指養蠶和織絲的辛苦工作。
  • 耡钁:耡頭和鉄鍫,用於耕作的工具。
  • 金穀:指金穀園,晉代石崇的豪華園林。
  • 梓澤:梓澤園,也是石崇的園林,與金穀園齊名。
  • 錦障:華麗的屏風或帳幕,這裡指豪華的裝飾。

繙譯

滿園種滿了花卻不種桑樹,野生的桑樹不配列入名花之列。京城中的富貴子弟,穿著華麗,不知養蠶織絲的辛苦。他們歡娛未盡,事業已成過往,富貴欺人,青春已逝。於是我帶著耡頭和鉄鍫來到桑樹間,滿眼看著花兒,花兒卻不言語。你不見金穀園的荒涼,梓澤園的空曠,春風中的錦障都化作了塵土。我後悔儅初沒有學習種桑,把所有的歌姬都變成了養蠶的婦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種花與種桑的不同,諷刺了富貴子弟衹知享樂、不知勞作的奢侈生活。詩中“五陵豪家紈褲兒”與“蠶勣苦”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與貧富差距。後文通過“金穀荒涼梓澤空”等意象,表達了繁華易逝、富貴無常的哲理,最後以“悔不儅時學種桑”作結,傳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對奢華生活的反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