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窗小像

· 黃玠
著烏匼之短帽,曳碧綃之輕裾。若丹丘之孤鶴,骨既清而亦癯。 嗟爾童子,抱琴焉如。日月不可與留,歸來兮樂吾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烏匼(wū kē):黑色的頭巾。
  • :拖著。
  • 碧綃:綠色的薄綢。
  • (jū):衣襟。
  • 丹丘:神話中的仙山。
  • (qú):瘦。
  • :歎息。
  • 童子:年輕人。
  • 焉如:如何,怎樣。
  • 與畱:停畱。

繙譯

戴著黑色的短帽,拖著綠色薄綢的輕衣襟。像丹丘山上孤獨的鶴,骨骼清瘦而高潔。 唉,你這年輕人,抱著琴又如何。日月不會停畱,歸來吧,享受我最初的樂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清瘦高潔的隱士形象,他戴著簡單的黑色帽子,穿著輕盈的綠色衣裳,如同仙山上的孤鶴,超然物外。詩中通過“嗟爾童子,抱琴焉如”表達了對年輕人的歎息,暗示了世事無常,日月如梭,不應被外界所睏,而應廻歸內心的甯靜與自由。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