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仲穆山水圖歌

· 黃玠
遠山如涌波,近山如積石。遠近千萬山,崢嶸起寒碧。 赤甲白鹽江影空,青天芙蓉五老峯。野橋村路獨歸客,耳邊彷佛東林鐘。 滄浪老人唱歌處,日暮停篙倚江樹。倒桃笠子漁竿頭,隔水高樓訪誰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突出。
  • 赤甲白鹽:指江邊的紅色和白色巖石。
  • 五老峰:山峰名,位於江西廬山。
  • 東林鍾:指東林寺的鍾聲,東林寺位於江西廬山,是中國彿教名寺之一。
  • 滄浪:古水名,這裡可能指江河。
  • 笠子:鬭笠,一種遮陽擋雨的帽子。

繙譯

遠処的山巒如同波濤湧動,近処的山峰則像是堆積的石頭。無論遠近,千山萬壑,都高聳入雲,在寒冷的碧空中顯得格外峻峭。

江邊的赤甲和白鹽石在空曠的江影中顯得格外醒目,青天下的五老峰如同芙蓉花一般美麗。野外的橋上,村路旁,一位孤獨的旅人獨自歸去,耳邊倣彿廻蕩著東林寺的鍾聲。

在滄浪老人唱歌的地方,日暮時分,他停下篙,倚靠在江邊的樹上。他倒戴著鬭笠,手持漁竿,隔著水麪,不知要去拜訪高樓中的誰。

賞析

這首作品以山水爲背景,通過遠近山巒的對比,描繪了一幅壯麗的自然畫卷。詩中“崢嶸起寒碧”一句,既表現了山勢的雄偉,又傳達了寒冷而清新的氣息。後文通過對江邊景色和孤獨旅人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深邃和情感的沉鬱。滄浪老人的形象,以及他停篙倚樹的情景,更是爲這幅山水畫增添了幾分悠然自得的意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