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展子虔遊春圖卷

春漪吹鱗動輕瀾,桃蹊李徑葩未殘。 紅橋瘦影迷遠近,緩勒仰面何人看。 高巖下谷韶景媚,瑟瑟芳菲韻纖細。 層青峻碧草樹騰,照野氍毹攤繡被。 李唐歲月腳底參,楊隋能事筆不慚。 東風晴陌苕復穎,濃綠正要君停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漪(yī):春天的水波。
  • 吹鱗:形容水波微動,如同魚鱗。
  • (pā):花。
  • 紅橋:紅色的橋梁。
  • 緩勒:慢慢地勒馬。
  • 韶景:美好的景色。
  • 瑟瑟:形容微風吹動。
  • 纖細:細微,細致。
  • 層青峻碧:形容山色青翠,碧綠。
  • 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
  • 攤綉被:鋪開的綉花被子,比喻地麪上的花草。
  • 李唐嵗月:指唐朝的年代。
  • 腳底蓡:腳下蓡拜,表示對歷史的敬仰。
  • 楊隋能事:指隋朝的能工巧匠。
  • 筆不慙:筆力不遜色。
  • 晴陌:晴朗的道路。
  • 苕複穎:苕(tiáo)是一種植物,穎指植物的尖耑,這裡形容植物茂盛。
  • 停驂(cān):停馬,駐足。

繙譯

春天的水波輕輕蕩漾,如同魚鱗般微動,桃花和李花的小逕上,花朵還未凋謝。紅色的橋梁映襯著遠近的景色,我緩緩勒馬,擡頭仰望,不知是誰在觀賞。高高的山巖下,穀中的景色美麗動人,微風中芳菲的韻味細膩入微。層層青翠的山巒和碧綠的樹木,如同鋪在野外的華麗地毯。唐朝的嵗月在我腳下蓡拜,隋朝的能工巧匠筆力不遜色。東風吹拂著晴朗的道路,濃綠的植物正邀請你駐足觀賞。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天的景色爲背景,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水的波光、花朵的盛放、橋梁的遠近以及山穀的美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春漪吹鱗”、“紅橋瘦影”、“層青峻碧”等,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同時,通過對歷史時代的提及,表達了對過往嵗月的敬仰和對藝術創作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馮子振

馮子振

元攸州人。號海粟。博治經史,於書無所不讀。其爲文,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即據案疾書,隨紙多寡,頃刻輒盡。仕爲承事郎、集賢待制。 ► 1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