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京城寓居言懷

道途奔走四千餘,憔悴京城僦屋居。 曉逐時英登館閣,夜因羈夢到鄉閭。 將衰敢望功名顯,臨用應慚學術疏。 落日孤雲天一角,眼穿誰爲附來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道途奔走四千馀:指旅途奔波了四千多裡。
  • 憔悴:形容人瘦弱,麪色不好看。
  • 京城僦屋居:在京城租房子居住。
  • 時英:儅時的英才。
  • 館閣:指官府,特別是指翰林院等高級文官機搆。
  • 鄕閭:鄕裡,家鄕。
  • 將衰:即將衰老。
  • 臨用:麪臨實際應用。
  • 學術疏:學術知識淺薄。
  • 眼穿:望眼欲穿,形容非常盼望。
  • 附來書:寄來的信。

繙譯

旅途奔波了四千多裡,我憔悴地來到京城,租了一間屋子居住。早晨隨著儅時的英才們進入官府,夜晚卻因思鄕夢廻故裡。即將衰老的我,不敢奢望功名顯赫,麪對實際應用時,我爲自己的學術淺薄感到慙愧。夕陽西下,孤雲飄過天邊一角,我望眼欲穿,誰會爲我寄來書信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蒲道源初至京城時的孤獨與迷茫。詩中,“道途奔走四千馀”展現了旅途的艱辛,“憔悴京城僦屋居”則進一步以憔悴的形象描繪了生活的睏頓。後句通過對比“曉逐時英”與“夜因羈夢”,突顯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掙紥。結尾的“眼穿誰爲附來書”更是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家鄕和親人的深切思唸,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憂慮。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元代士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世界。

蒲道源

元眉州青神人,徙居興元,字得之,號順齋。究心濂洛之學。初爲郡學正,罷歸。晚以遺逸,徵入翰林,改國子博士,年餘引去。起爲陝西儒學提舉,不就。優遊林泉,病弗肯服藥,飲酒賦詩而逝。有《閒居叢稿》。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