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次權待制韻

燕城過長夏,鄉思若爲禁。故園松竹瀟灑,久矣負幽尋。賴有仙壇詩伯,同寓玉堂清署,相顧意殊深。餘暇盡談笑,煩暑自消沉。 繞長廊,臨靜砌,稱閒心。颼颼樹杪風至,流水入衣襟。尚愧無窮汗簡,也預諸公奮筆,投跡是非林。何日了官事,倒佩脫冠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城:指燕京,即今北京。
  • 長夏:指夏季。
  • 鄉思:對家鄉的思念。
  • 若爲禁:如何能禁止。
  • 故園:故鄉的家園。
  • 松竹瀟灑:形容松竹風姿優美,自由自在。
  • 負幽尋:辜負了尋找幽靜之地的願望。
  • 仙壇詩伯:指詩壇上的傑出詩人。
  • 玉堂清署:指清雅的官署。
  • 相顧意殊深:彼此間的情意非常深厚。
  • 煩暑自消沉:暑熱自然消退。
  • 靜砌:安靜的臺階。
  • 颼颼:形容風聲。
  • 樹杪:樹梢。
  • 汗簡:指辛勤寫作的成果。
  • 奮筆:揮筆疾書。
  • 投跡是非林:投身於紛爭之中。
  • 倒佩脫冠簪:解下佩劍,脫去官帽,表示辭官歸隱。

翻譯

在燕京度過漫長的夏天,對家鄉的思念如何能禁止。故鄉的松竹風姿優美,我已久未去尋找那幽靜之地。幸好有詩壇上的傑出詩人,同在清雅的官署中,我們彼此間的情意非常深厚。閒暇之餘盡情談笑,暑熱自然消退。

漫步在長廊,靜立於安靜的臺階,心滿意足。風聲颼颼從樹梢傳來,流水似乎也進入了衣襟。我仍感到愧疚,因爲我的辛勤寫作成果有限,也參與了諸公的奮筆疾書,投身於紛爭之中。何時才能了結官事,解下佩劍,脫去官帽,歸隱田園。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燕京長夏中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以及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對比故鄉的松竹與官署的清雅,突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追求。後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展現了其對閒適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無限嚮往。

蒲道源

元眉州青神人,徙居興元,字得之,號順齋。究心濂洛之學。初爲郡學正,罷歸。晚以遺逸,徵入翰林,改國子博士,年餘引去。起爲陝西儒學提舉,不就。優遊林泉,病弗肯服藥,飲酒賦詩而逝。有《閒居叢稿》。 ► 77篇诗文